创伤

  • 在非标准位摄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手术尖顶距测量值的影响

    贵鹏;张立;刘振全;周斌;张世民;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透视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尖顶距 (tip apex distance,TAD) 值测量的影响。方法 构造针顶距值为 10 mm 股骨髓内钉模型,CT 结合 3D 打印技术确定股骨头顶点并进行 X 线拍摄,旋转至标准侧位设为 0°,分别在旋前、旋后位 5°、10°、15°、30°、45° 及标准正位下测量 TAD 值,评价不同角度透视下 TAD 测量值的变化。结果 随着透视角度的改变,TAD 值也随着角度增大不同程度增大,旋转角度 < 45° 时测量值与标准侧位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当旋转角度 ≥ 4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在肢体处于非标准侧位进行透视摄片时,测定的 TAD 值与旋转角度的大小有关,当旋转角度 < 45° 时,旋前、旋后获得的 TAD 值仍能够为手术过程中评估内固定置入位置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临床意义。

    2025年06期 v.14 48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股骨颈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

    司坤鹏;张月雷;王刚;

    目的 评估空心螺钉 (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s,CCS) 与股骨颈内固定系统 (femoral neck system,FNS) 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其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 69 例,CCS 组 25 例,FNS 组 44 例,并记录各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 C 型臂 X 线机透视次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及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 X 线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后 1 个月、3 个月 VAS 评分及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 Harri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CCS 组术中出血量[(29.24±10.50) ml vs.(51.86±27.02) ml]及术后 2 天 VAS 评分[2.00 (2.00,3.00) vs.3.00 (2.00,4.00)]显著优于 FNS 组,但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增加[24.00 (22.00,27.50) 次 vs.16.00 (10.25,19.75) 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在后期随访中,FNS 组术后股骨颈短缩长度[1.70 (1.30,2.30) mm vs.4.70 (2.65,6.75) mm]以及骨折愈合时间[3.00 (2.00,3.00) 个月 vs.4.00 (3.00,5.00) 个月]均优于 CCS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NS 内固定术在保留 CCS 微创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股骨颈短缩程度,展现出更优的临床疗效。虽然术后早期疼痛控制略逊于 CCS,但其在解剖复位维持和功能恢复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更优选择。

    2025年06期 v.14 48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可吸收锚钉“类纽扣式”缝合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王泊凯;武一恒;张金龙;赵洪波;李骏然;周宏艳;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 S 切口应用可吸收带线锚钉“类纽扣式”缝合法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唐山市第二医院自 2020 年 8 月至 2023 年 10 月收治的 15 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采取膝关节后内侧小 S 切口行骨折复位后应用 2 枚可吸收带线锚钉进行“类纽扣式”缝合法固定;其中男 12 例,女 3 例;年龄 10~18 岁;左侧 10 例,右侧 5 例;均为新鲜骨折。术后进行阶梯性康复锻炼,应用 Lysholm 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 X 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5 例患儿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 3 个月内 X 线片显示骨性愈合,所有患儿均无骨折再移位、内植物松动、骨折不愈合、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 6~18 个月,末次随访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 (95.4±1.9) 分。根据末次随访获得的临床资料作为术后功能评价依据,对双侧膝关节 Lysholm 评分、双下肢长度、Lachmann 试验、轴移试验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无膝关节疼痛、不稳、打软腿及活动受限等主诉,无膝关节畸形,无骨骺早闭及肢体短缩等畸形。结论 采取膝关节后内侧小 S 切口不必分离腘窝的神经血管,出血少,视野宽阔,可吸收带线锚钉“类纽扣式”缝合法可对所有骨折类型进行牢靠的固定,可早期行康复锻炼,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损伤造成的伤残。

    2025年06期 v.14 49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氨甲环酸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吴晓东;任鹏鹏;周文彬;

    目的 分析静脉滴注 (intravenous drip,IV) 联合关节腔内注射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IA) 不同浓度氨甲环酸 (tranexamic acid,TXA) 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CTPF) 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22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收治的 82 例 CTPF 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 (IV TXA 1 g,IA TXA 1 g) 和高剂量组 (IV TXA 1 g,IA TXA 2 g),每组各 41 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液量、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补液量、住院时间、术后 72 h 血液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炎症反应状态[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 和 IL-10]以及膝关节功能[膝关节评分系统 (keen society score,KSS),Lysholm 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Tegner 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和术后引流液量低于低剂量组患者 (P < 0.05),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 高于低剂量组患者 (P < 0.05)。高剂量组患者术后 30 min、1 天和 2 天 TNF-α 高于低剂量组患者 (P < 0.05),术后 30 min IL-6 高于低剂量组患者 (P < 0.05)。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高剂量组患者 KSS、Lysholm、IKDC、Tegner 评分和 ROM 均高于低剂量组患者 (P < 0.05)。结论 IV TXA 1 g 联合 IA TXA2 g 治疗 CTPF 患者具有较好止血效果和膝关节功能改善,但会导致术后炎症反应加剧,需要进一步研究这种现象是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指导临床中合理使用 TXA。

    2025年06期 v.14 499-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分析

    张大学;张永丽;康健;李旭春;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ICU) 的发生率、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骨科收治的 1444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 24 h 内是否转入 ICU,将患者分为 ICU 组和非 ICU 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入住 ICU 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 ICU 组和非 ICU 组术后住院天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入住 ICU 的发生率为 2.15% (31 / 14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症、冠心病、脑卒中、帕金森、共病数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 (OR:2.450,95% CI:1.104~5.438)、脑卒中 (OR:3.068,95% CI:1.430~6.582)、帕金森 (OR:7.422,95% CI:2.254~24.432)、白蛋白 (OR:0.908,95% CI:0.847~0.974)、肌酐(OR:1.003,95% CI:1.000~1.005)、ASA 分级 ≥ Ⅲ 级 (OR:5.998,95% CI:1.388~25.924) 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入住 ICU 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5)。ICU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肺部感染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入住 ICU 风险高。冠心病、脑卒中、帕金森、白蛋白、肌酐和 ASA 分级是患者入住 ICU 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入住 ICU 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肺部感染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更高。

    2025年06期 v.14 505-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及验证

    梁钟鸣;李海涛;张传寅;

    目的 构建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125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经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术后采用定期复诊的方式进行为期 6 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依据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恢复不良组,筛选影响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评价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年龄 ≥ 60 岁 (OR=1.782,95% CI:1.607~2.452)、合并骨质疏松症 (OR=1.805,95% CI:1.624~2.457)、粉碎性骨折 (OR=1.828,95% CI:1.616~2.494)、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 损伤 (OR=1.845,95% CI:1.602~2.528)、末次复查掌倾角背倾 < 10° (OR=1.818,95% CI:1.658~2.474)、末次复查桡骨短缩 ≥ 5 mm (OR=1.834,95% CI:1.663~2.425)、术后缺乏功能锻炼 (OR=1.801,95% CI:1.655~2.422) 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C-index 指数为0.882 (95% CI:0.725~0.918),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 91.50%、80.00%。结论 基于年龄、骨质疏松症、粉碎性骨折、TFCC 损伤、末次复查掌倾角、末次复发桡骨短缩、术后功能锻炼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效能较好。

    2025年06期 v.14 51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作者须知

  • 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格式

    <正>1.期刊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码-止页码. DOI号.[例1]赵凤朝,李子荣,王佰亮,等.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塌陷及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08, 28(8):645-648.DOI:10.3321/j.issn:0253-2352.2008.08.009.[例2]Kim YL, Shin SI, Nam KW, et 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Bilaterallyankylosed hips[J]. J Arthroplasty, 2007, 22(7):1037-1041. DOI:10.1016/j.arth.2007.03.027.

    2025年06期 v.14 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 数字与统计学符号的使用方法

    <正>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元、世纪、年、月、日、时刻、计数和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如25%~30%不要写成25~30%;(10.44±2.12)%不要写成10.44%±2.12%。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应写:5cm×4cm×8 cm,而不要写成5×4×8 cm~3。

    2025年06期 v.14 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关于作者姓名、单位在论文中的脚注方法

    <正>1.个人作者署名:在论文首页下方进行脚注。“作者单位:”后面列出邮政编码、城市和作者单位 (具体到科室)。个人作者超过一位时,可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亦即对选题、科研设计起主要作用者,参与论文撰写并能解答编辑部、读者疑问,对论文负全部责任者;在按原格式列出各位作者单位后,另起一行在“通讯作者:”字样后列出通讯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Email 地址。

    2025年06期 v.14 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关于对一稿两投和重复发表问题的处理原则

    <正>一稿两投 (一稿多投) 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期刊 (无论是印刷版期刊还是电子期刊) 发表。本刊不接受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的论文,读者在这些期刊上所阅读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原始的、首发的,除非声明是按作者和编辑的意图重新发表的。这一立场符合中国和国际版权法、道德规范及资源使用的成本效益原则。

    2025年06期 v.14 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 关于投稿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的通知

    <正>本刊要求,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 (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

    2025年06期 v.14 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会议·征文·消息

  • 欢迎订阅 2025 年《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月刊)

    <正>《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骨与关节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刊号:CN 10-1022/R,ISSN 2095-252X。本刊以广大从事骨与关节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国内外有关骨与关节疾病的最新学术动态、临床诊治经验和基础科研成果。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骨与关节疾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专业学术交流。栏目为述评、专论、论著、临床研究与实践、指南解读、综述、骨科教案、读者·作者·编者、病例报告等形式。

    2025年06期 v.14 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 本刊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的公告

    <正>本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9年正式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特此公告!查询本刊请使用拼音:Zhongguo Gu Yu Guanjie Zazhi或本刊标准国际刊号(ISSN):2095-252X,查询网址:https://jglobal.jst.go.jp/。

    2025年06期 v.14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的公告

    <正>本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年1月,本刊经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数据库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从2013年第1期开始,正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特此公告!CA只收录本刊论著,其它文章不收录。查询本刊请使用拼音:Zhongguo Gu Yu Guanjie Zazhi或本刊标准国际刊号(ISSN):2095-252X,查询网址:http://cassi.cas.org/search.jsp。

    2025年06期 v.14 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论著

  • 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形态及骨水泥弥散影响

    吕志科;刘磊;张舒;

    目的 探讨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形态及骨水泥弥散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8 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 患者 127 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64 例) 与对照组 (63 例)。观察组行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记录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1 个月和 6 个月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形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弥散情况。结果 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 (4.69% vs.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1 个月和 6 个月两组 VAS 评分、ODI 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间比较,术后 1 个月和 6 个月 VAS 评分、OD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1 个月和 6 个月,两组后凸 Cobb’s 角低于术前,而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间比较,后凸 Cobb’s 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骨水泥弥散程度良好率优于对照组 (79.69% vs.6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改善 OVCF 患者疼痛、椎体功能和肢体形态方面相当,但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良好,优于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值得临床借鉴。

    2025年06期 v.14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 三节段Hybrid手术治疗非连续性颈椎病的有限元分析

    孙祥耀;黄江;曹立;王居勇;王卫粮;甘立猛;刘宇琦;张庆明;鲁世保;

    目的 模拟不同形式的三节段 Hybrid 手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多节段非连续性颈椎退行性疾病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CDD) 的诊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 21 例 CDD 患者的 CT 数据 (男 10 例,女 11 例) 进行有限元模型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的构建。本研究的重点在于 C_(3/4)、C_(5/6)、C_(6/7) 节段的手术干预措施。主要研究 2 种 Hybrid 手术方式:Ⅰd 型 FEM 中 C_(3/4) 节段 CDA、C_(5/6) 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 和 C_(6/7) 节段 ACDF;Ⅱd 型 FEM 中 C_(3/4) 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C_(5/6) 节段 CDA 和 C_(6/7) 节段 ACDF。本研究中所应用的植入结构为 AVS~? Anchor-C 和 Synthes~? Prodisc-C。在 FEM 中,采用从动载荷技术在运动中心施加 73.6 N 的初始轴向载荷。此外,在 C_2 椎体中心施加 1.0 N·m 的力矩,模拟 C_(2~7) FEM的各方向运动。收集各种加载条件下各节段的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平均压力以及关节突关节接触应力情况。t 检验用于比较两组之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之间的差异,秩和检验则适用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或小样本变量之间的比较。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Ⅰd 型 C_(4/5) 节段前屈[(8.01±0.88) ° vs.(7.20±1.18) °]、背伸[(6.92±1.42) ° vs.(6.02±0.41) °]、轴向旋转[(5.74±1.23) ° vs.(4.75±0.47) °]ROM 均高于 Ⅱd 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Ⅰd 型 C_(3/4) 节段背伸[(6.58±0.60) ° vs.(5.73±0.55) °]、侧方弯曲[(7.25±0.58)° vs.(4.71±0.61) °]、轴向旋转[(4.34±0.83) ° vs.(3.84±0.54) °]ROM 明显高于 Ⅱd 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Ⅰd 型 C_(6/7) 节段 ROM 均高于 Ⅱd 型,而 C_(5/6) 节段 ROM 明显小于 Ⅱd 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Ⅰd 型与 Ⅱd 型在 C_(2/3) 和 C_(3/4) 节段的前屈稳定性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Ⅰd 型 C_(2/3) 节段背伸[(0.25±0.02) MPa vs.(0.25±0.03) MPa]、侧方弯曲[(0.35±0.02) MPa vs.(0.40±0.02) MPa]椎间盘平均压力明显小于 Ⅱd 型,Ⅰd 型 C_(4/5) 节段背伸[(0.28±0.04) MPa vs.(0.31±0.02) MPa]、侧方弯曲[(0.42±0.04) MPa vs.(0.47±0.03) MPa]椎间盘平均压力明显小于 Ⅱd 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然而,在轴向旋转运动中,Ⅰd 型 C_(2/3) 节段椎间盘平均压力明显高于 Ⅱd 型[(0.40±0.03) MPa vs.(0.33±0.03) MPa],而 Ⅰd 型 C_(4/5) 节段椎间盘平均压力明显小于 Ⅱd 型[(0.44±0.03) MPa vs.(0.52±0.04) 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Ⅰd 型与 Ⅱd 型的 C_(2/3) 节段关节突关节接触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8),而 C_(4/5) 节段则 Ⅱd 型明显减少[(84.58±8.65) N vs.(61.85±6.42)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三节段 Hybrid 手术将增加非融合节段的总体 ROM,Ⅰd 型对中间节段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Ⅱd 型非融合节段关节突关节的接触应力明显低于 Ⅰd 型。

    2025年06期 v.14 52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 压电响应性材料与BMP-2协同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焦振瑞;李晨;赵子腾;李利;赵彦涛;

    目的 构建一种压电响应性蛋白递送材料[DBM-MS (BTO / BMP-2)],评价该材料的力学、压电、生物相容性等材料基础性能,并探究压电效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协同促骨修复效果。方法 将 BMP-2、载药压电微球与胶原共混后填充在脱钙骨基质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 中,制备压电响应性蛋白递送材料。通过测定微观形貌、压电性能、力学性能等对材料进行初步的理化表征;通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 进行体外共培养,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ell counting kit-8,CCK-8) 和活死染色试剂盒对材料增殖能力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最后,在体外通过对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活性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及茜素红 S (alizarin red S,ARS) 染色验证材料对 BMSCs 成骨能力的促进作用。结果 材料表面呈现均匀的孔隙结构,微球的粒径约为 67.5 μm,均匀分布于材料内部;压电输出实验显示,材料在受力条件下产生了显著的电压 (3 V) 和电流 (4 nA);材料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分别为 (26.86±2.84) MPa 和 (3884.15±304.89) MPa,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DBM-MS (BTO / BMP-2) 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随时间显著增强,且活细胞 (绿色) 占主导地位;此外,ALP 染色与 ARS 染色显示 DBM-MS (BTO / BMP-2) 组染色强度与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最深,ALP 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成骨诱导能力。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压电响应性蛋白递送材料,不仅展现出均匀的多孔结构、显著的压电效应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显著的成骨分化能力,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潜在的优质材料选择。

    2025年06期 v.14 529-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临床研究与实践

  • 牛津单髁置换术后胫骨假体轴向旋转与短期临床效果研究

    马鹏刚;杨勇;马龙;冯罡宁;金群华;

    目的 通过对牛津单髁置换术 (Oxfor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OUKA) 术后患者的随访,观察胫骨假体轴向旋转是否会影响 OUKA 术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6 月,于我院行 OUKA 治疗的 54 例 (55 膝) 严重前内侧骨关节炎 (anteromedial osteoarthritis,AMOA) 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8 个月对患者进行牛津膝关节评分 (Oxford knee score,OKS)、美国膝关节协会膝评分 (Knee Society score-knee,KSSK)、美国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 (Knee Society score-function,KSSF)。所有患者于术后行膝关节 CT,在膝关节 CT 轴位层面上以股骨外科通髁线 (surgical epicondylar axis,SEA) 的垂线为参考线,测量胫骨假体的轴向旋转角度,外旋记为正值,内旋记为负值。分析术前及术后的 OKS、KSSK 及 KSSF 评分变化,胫骨假体的轴向旋转角度与术后 18 个月的 OKS、KSSK 及 KSSF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胫骨假体的轴向旋转角度为外旋-5.27°~14.49°,平均 (4.95±5.27) °。所有患者术后 3 个月、6 个月、18 个月的 OKS、KSSK、KSSF 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P < 0.05)。胫骨假体的轴向旋转角度与术后 18 个月 OKS 评分呈正相关 (OKS 评分越高患者临床效果越差)。胫骨假体的轴向旋转角度与术后 18 个月的 KSSK、KSSF 评分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OUKA 术后胫骨假体的轴向旋转对临床效果有重要影响,术后胫骨假体倾向外旋,当假体外旋角度过大时,临床效果较差。

    2025年06期 v.14 536-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 髋关节结核性滑膜炎伴米粒体形成一例报告并文献综述

    李海;何敏;

    目的 报道髋关节结核性滑膜炎伴米粒体形成 1 例,复习文献 85 例,共 86 例,探讨关节米粒体的临床特点。方法 介绍并分析本院经治的 1 例髋关节结核性滑膜炎伴米粒体形成患者的诊疗过程。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米粒体病理机制、发病部位、原发疾病、鉴别诊断、治疗,对检索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病因导致的米粒体病理机制及成分不同。临床上易误诊为滑膜软骨瘤和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 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86 例中发病部位分别为肩关节 46 例,腕关节 14 例,膝关节 8 例,掌指部位 10 例,髋关节 5 例,踝关节 3 例。原发疾病分别为非特异性 48 例,类风湿 18 例,结核 18 例,非结核分枝杆菌 2 例。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开放手术和关节镜手术。结论 米粒体是关节滑膜炎症特殊的病变形式,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分子生物学结果及病理结果可明确诊断,手术清除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2025年06期 v.14 5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

    严慧霞;路遥;张永军;佟茂琪;马晨溪;张涛;

    目的 基于 Boruta 算法、Shapley 加性解释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 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 开发预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 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 (intraoperatively acquired pressure injuries,IAPI) 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4 月,我院行 PLIF 治疗的 271 例患者,通过 Boruta 算法筛选 IAPI 风险变量。以 3∶2 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 (n=163)和测试集 (n=108) 来训练 4 种 ML 模型。使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zation curve,ROC) 评估 4 种 ML 模型预测性能。通过 SHAP 可视化最佳 ML 模型。结果 271 例 PLIF 患者 IAPI 发病率为 12.2%。Boruta 算法筛选出禁食时间、白蛋白 (albumin,ALB)、年龄、吸烟、血氧饱和度 (oxygen saturation,SaO_2)、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性别和高血压是 IAPI 风险变量。4 种 ML 算法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 ROC 证实极端梯度提升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 模型预测 IAPI 风险性能最高。SHAP 条形图显示贡献 IAPI 风险排序依次为年龄、ALB、禁食时间、吸烟、性别、SaO_2、BMI、Hb 和高血压。SHAP 摘要图显示 9 个 IAPI 风险特征变量 SHAP 值呈两端分离。SHAP 力图显示 XGBoost 模型能以接近 100% 的准确度预测 IAPI 风险。结论 年龄、ALB、禁食时间、吸烟、性别、SaO_2、BMI、Hb 和高血压是 IAPI 风险变量。基于 SHAP 可视化的 XGBoost 模型能精准预测 PLIF 患者 IAPI 风险。

    2025年06期 v.14 547-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病例报告

  • 外伤性髌前滑囊血肿合并血友病B一例

    胡晓晖;李玫;

    <正>髌前滑囊位于膝关节前方,位置表浅,受外伤时易累及,偶可致滑囊血肿。血友病为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术前没有诊治干预的血友病患者手术后易出现伤口持续渗血甚至大出血。我院2023年5月9日收治1例外伤性髌前滑囊血肿合并血友病B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外卖员,骑电动车时摔倒致伤,当时左膝前肿胀疼痛伴膝关节活动受限,伤后6天入院。体检:左膝前肿胀明显,可见一大小约5 cm×5 cm血肿,局部可触及波动感,左膝后方可见大面积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浮髌试验阴性,内外翻试验阴性,麦氏征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左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患肢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可。

    2025年06期 v.14 55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 胫前肌腱嵌顿导致难复Myerson A型全外侧脱位Lisfranc损伤一例

    张建;李学澳;许波;

    <正>Myerson A 型 Lisfranc 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在 Lisfranc 损伤的所有类型中约占 16.6%~([1]),特征为所有跖骨同向性移位,并常伴随广泛的韧带断裂和骨折。此类高能量损伤常发生于 20~40 岁的年轻活跃人群,发病率男女比例约 2∶1,主要由车祸碰撞、高处坠落、重物压砸等原因引起~([2])。临床表现为中足跗跖关节的疼痛、肿胀及足底瘀斑,前足旋前、旋后或纵向挤压时可诱发疼痛或异常活动,前足外展或背屈时疼痛加剧。

    2025年06期 v.14 55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第二跖骨头背倾骨折一例报告

    邱猛启;张新宇;陈彦华;

    <正>跖骨头骨折大多是由外力直接作用于跖骨头造成的,少数发生于间接作用力 (如磕碰足趾、跳跃落地等) 在跖骨头关节面造成的剪切损伤,常伴随相邻骨骼的损伤,单独的急性创伤性第 2 跖骨头骨折在临床中是罕见的。现报道 1 例运用手法复位并夹板外固定治疗单独的急性创伤性第 2 跖骨头背倾骨折的病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者,男,39 岁,右足不慎踢中家具,磕碰伤致右足背部疼痛肿胀 2 天。触诊有压痛,患处血运及感觉检查结果无异常。

    2025年06期 v.14 557-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综述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处理的研究进展

    游沛杰;龚冠亦;朱意成;来琪龙;林顺;李晓春;刘锦涛;

    <正>肱骨近端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4%~10%~([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该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患者~([2]),且其发生率与骨质疏松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选择。保守治疗创伤小,适用于轻度移位骨折或高龄患者,但易导致畸形愈合及关节功能受限。手术治疗虽可恢复解剖结构并促进功能恢复,但创伤较大,存在感染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风险。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骨折类型、骨质状况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老年患者因身体状况较差、骨折愈合能力下降,使得临床治疗多倾向于保守治疗。基于此,笔者对近年来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025年06期 v.14 560-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王云霞;项文平;薛慧;郐苗;杨琦;杨普州;梁浩;

    <正>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指骶骨与髂骨相对位置改变造成骶髂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腰痛患者的15%~30%~([1])。由于该病发病机制,疼痛部位及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患者常得不到精确诊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其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笔者通过对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解剖、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关注与识别,为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14 564-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影像学评估与治疗进展

    肖斌;苏运;冷卫国;

    <正>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中,主要由摔倒时手腕受到的直接外力或间接冲击力引起~([1])。这种骨折不仅影响桡骨,还常伴有尺骨茎突骨折(ulnar styloid fracture,USF)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从而影响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的稳定性。据报道,2%~37%的DRF患者在骨性愈合后会出现DRUJ不稳定,其中约2.3%的患者有症状,尤其是在复杂骨折的情况下~([2])。然而,这种关联在临床实践中常被忽视,导致患者后期出现慢性DRUJ不稳,进而影响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3])。

    2025年06期 v.14 57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 下载本期数据